1924年,偉人孫中山決意聯合共產黨建立一所軍校,成立一支革命軍隊。而能夠成為黃埔學子對于當時的熱血青年來說,那是他們人生的新起點。而對于整個國家,則是一個歷史性的開創。
在黃埔軍校開學典禮上,孫中山發表演講:“開辦這個學校獨一無二的希望就是創建革命軍,來挽救中國的危亡?!彼陌俣嗝S埔新生接受了孫中山的檢閱。
此后,黃埔軍校在“愛國家、愛百姓、不要錢、不要命”的精神鼓舞下不斷贏得人民的贊譽。作為國共兩黨合作的重要成果,黃埔軍校的最大價值在于:它不僅培養了中國革命優秀的軍政人才,而無數黃埔軍人在國家和民族存亡的危難時刻選擇了血灑疆場。
在戰火中孕育、誕生的黃埔軍校已經建校90年了。一路走來,軍校始終蘊含著中華兒女的自強精神、犧牲精神、堅韌精神、團結精神、合作精神。它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的黃埔精神仍然具有非同尋常的時代意義。
1922年6月16日夜,一場兵變,讓孫中山徹底覺悟,兩年后的同一天,在國共兩黨的共同努力下,各地革命青年精英齊聚廣州黃埔島,孫中山艱難創辦的陸軍軍官學校正式開學,當時的人們沒有想到,一個軍事教育的奇跡就此誕生。
國難之際,各為其主的黃埔師生們同仇敵愾,為民族大業“第二次合作”?!捌叫完P大捷”“淞滬會戰”、“血戰臺兒莊”、“昆侖關大捷”……,國共兩黨的黃埔軍人在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浴血奮戰,攜手并肩,共赴國難。
抗戰勝利后,黃埔師生們再次選擇了兩種截然不同的道路,兵戎相見中,站在人民一邊的黃埔軍人最終所向披靡,解放全中國。黃埔軍校在中國大陸辦學25年后,圓滿完成了歷史使命。
黃埔軍校辦學,以政治教育和軍事教育并重,主義建校,信仰至上。開學僅四個月,黃埔學生軍就平定商團叛亂,一鳴驚人。隨后,他們精誠革命,浴血奮戰,東征北伐,黃埔精神傳遍中國,各地分校陸續開辦,更多的有志青年紛至沓來,加速了中國革命的歷史進程。
抗日戰爭,是許多黃埔師生軍人生涯中最輝煌的一頁。他們在中華民族存亡之際,英勇抵抗,鐵血遠征,展現出了視死如歸的革命精神,無數的優秀黃埔軍人血染九州,為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
新中國成立后,黃埔同學們延續著各自不同的命運,甘苦自知。但無論身處何處,黃埔精神早已成為了他們共同的情結。時光荏苒,隨著歷史進程,世界各地的黃埔同學通過各種途徑,再度握手,他們為祖國統一、振興中華的共同理想奔走疾呼,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著自己的力量。